本文目录一览:
- 〖壹〗 、生产安全法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什么应当登记建档
- 〖贰〗、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标准说明
- 〖叁〗、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
- 〖肆〗 、考试大整理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及辨识标准辅导
- 〖伍〗、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 〖陆〗、机械制造工厂的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安全法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什么应当登记建档
〖壹〗 、法律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 ,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贰〗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 ,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 。企业应当制定环境风险评估措施、技术措施、事故应急预案等相关制度,确保工作场所安全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肆〗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 。重大危险源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 ,且危险物品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 ,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标准说明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适用于生产 、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单位。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说明如下:危险物质总量的确定:存储区:危险物质的量应为储罐或容器的最大容积量,而非最大实际使用量 ,申报时需明确区分 。生产场所:危险物质的量为储罐或容器当前实际储存的最大量。包装存储区:危险物质量为实际存在的物质最大量,需根据登记情况获取,与存储区最大容积量不同。
对于管道 ,危险物质的量应考虑事故发生后,管道可能泄露的最大物质量 。 若单元内危险物质数量低于相应物质临界量的2%,并且无论物质放置位置如何 ,都不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则该物质本身不会引发重大事故,其数量不计入辨识指标计算。但单位需提供文件,说明物质位置并证明其不具备引发重大事故的风险。
二级重大危险源:死亡人数在10到29人之间 ,重伤人数在50到100人之间,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到1亿元之间 。这类危险源多涉及区域性能源储运基地、重型危化品仓储设施等。在实际操作中,应参照相关法规和标准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判定方式,或结合两种方式综合判定,以确保重大安全危险源的准确识别和管理。
存储区重大危险源 ,危险物质的量应为储罐或容器的最大容积量,但非最大实际使用量,申报表格中需详细注明两者区别 。 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 ,危险物质的量则是储罐或容器当前实际储存的最大量。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引用的主要标准是GB122682005《危险货物品名表》。以下是关于这一引用标准的详细说明:标准名称与版本:GB122682005《危险货物品名表》是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中引用的重要标准 。在使用时,应确保查阅的是最新发布的、经过修订的版本,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
〖壹〗 、《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于2012年7月4日通过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审议 ,于2013年3月1日开始实施。该办法旨在规范危险化学品的环境管理,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的部长周生贤于2012年10月10日发布该办法 。
〖贰〗、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防范化学事故和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信息支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 、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以及使用剧毒化学品和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以下简称登记单位)。
〖叁〗、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是一项重要的法规,用于规范危险化学品的登记工作,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并为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 。
〖肆〗、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防范环境风险 ,履行国际公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考试大整理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及辨识标准辅导
辨识各类危险及可能的事件;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风险评价 ,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 ,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
重大危险源指的是那些可能引发严重事故的物质、设备、工艺或场所等 。根据相关规定,重大危险源通常被分为四个等级: 一级重大危险源:这类危险源可能导致大规模的严重事故,例如核反应堆 、大型化工厂等。 二级重大危险源:这类危险源可能导致较大规模的严重事故 ,例如石油化工、危险化学品生产等。
重大危险源中的“单元”特指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装置 、设施或场所,这些单元可以是生产单元,也可以是存储单元 。当这些单元内的危险化学品数量达到或超过规定的临界量时 ,即构成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主要依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七章附则中第九十六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者临时从事生产、搬运 、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 ,并且这些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危险物品的定义 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可能危害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问题一:重大危险源的定义 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我国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 、加工、使用或者储存危险化学品 ,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
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局面的稳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及有关法律法规 、标准规定,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指重大危险源分为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集团公司规定的重大危险源。
一)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明确具体责任,制定消除或减少危险性的安全技术方案、措施,认真组织方案 、措施的实施 ,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控、检查和验收 。
隐患排查与治理:单位应定期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排除。资金投入:决策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应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检测 、监控及隐患治理所需资金投入。监督与检查:政府监督:县级以上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
本规定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在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的设施和场所,其危险物品数量或能量等于或超过临界值。河北省行政区域内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 ,需遵循本规定。如有其他法律规定,从其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其负责人全面负责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工作。
您好 ,安全生产中的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 、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制定相关行业、领域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和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标准。
机械制造工厂的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壹〗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为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 ,落实“安全第预防为主 ”的方针,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局面的稳定 ,特制定本办法 。本规定所指重大危险源分为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公司规定的重大危险源。
〖贰〗、属于机械危险的危险源主要包括运动元件 、坠落物、旋转元件以及锋利的部件。以下是关于这些危险源的简要说明:运动元件:机械中的运动部件,如传动带、链条 、齿轮等,因其持续或间歇的运动可能产生挤压、剪切、缠绕或引入/卷入等危险。
〖叁〗 、岗位中的机械设备是危险源之一 。不恰当的操作或设备故障可能导致夹压、切割等伤害。例如 ,工厂中的冲压机、切割机等,若未正确使用或维护不当,容易发生事故。此外 ,机械设备产生的噪音和振动也可能对员工健康造成影响 。
〖肆〗、能量屏敝原则:在人与机械危险源之间设置屏障,防止意外能量作用到人体和物体上,以保证人和设备的安全。如皮带轮防护罩 ,核反应堆安全壳等。5)距离保护原则:当机械危害因素随作用距离增加而减弱时,应尽量使人与危险源距离远一些 。如机加工厂区同类机床之间的布置距离不能太近等。
〖伍〗 、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 ,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