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科学家的DELTA突变株追踪报告
自7月20日南京禄口机场发现9例阳性病例以来,疫情迅速蔓延 ,波及多个城市。共66人被关联,涉及5省6市 。最近,泸州新增一例无症状感染者,与南京疫情无关。南京疫情的具体源头尚不明确 ,无法确定是否感染了Delta变异毒株。但广州、深圳和瑞丽等地出现的疫情检测出的病毒均属于Delta变异株。
Delta 变异株的由来新冠病毒(SARS-CoV-2)是一种单链 RNA 病毒,其遗传信息容易产生突变 。这些突变可能导致病毒的传播能力 、致病性等方面发生变化。为了精准区分和研究这些不同的变异株,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命名方法。其中 ,GISAID、Nextstrain 和 Pango 是三种主要的命名体系 。
病毒变异情况:科学家使用基因组测序技术来确定新冠变异毒株。BA.11之所以备受关注,在于其刺突蛋白上L452Q点位的突变。L452是Delta变异毒株关键突变点位,使Delta具有传播优势以及免疫逃逸优势 ,而原始奥密克戎毒株则不具备这一突变 。这一突变可能增强了BA.11的传播能力和免疫逃逸能力。
宁波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初步检测此病毒株属于值得关注的近期浙江省外聚集性疫情变异株,德尔塔变异株AY.4进化分支。镇海区在一户为5人共同居住的家庭中发现3例感染者,分别为病例陈某某 ,其妻子和其岳母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其女儿和儿子核酸检测结果阴性 。陈某某为确诊病例,其妻子和岳母为无症状感染者。
怎样防止delta突变株?国内常用疫苗对delta变异有效 ,中国需要继续加快疫苗接种。在delta的传播中,主要危重患者多为老年人和儿童 。所以两组都要加强疫苗接种。就个人保护而言,应严格执行勤洗手、戴口罩 、定期测温等个人保护措施。
目前,有三种新冠病毒突变株在整个欧洲开始传播 ,并引起了病毒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它们分别被称为XD、XE和XF。何谓“重组体 ”?当一种以上的新冠病毒变种在同一个人、同一细胞中感染和复制时,就会出现重组病毒 。换句话说 ,例如,如果有人同时感染了Delta和Omicron,那么就可能创建一个重组变体。
新变异株BA.2.12.1已占纽约六成病例,正在加州异军突起
〖壹〗 、新变异株BA.11已占纽约六成病例 ,并在加州迅速蔓延。在奥密克戎的新变异毒株BA.11的推动下,美国东北部的纽约州已成为疫情热点地区,同时该变异株也在加州异军突起 。
〖贰〗、BA.2:在四川广安新增的本土病例中发现了BA.2变异株。该变异株具有病毒载量高、传播力强 、隐匿性强以及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高的特点。这些特性使得BA.2变异株在社区传播中更具优势 ,也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 。
〖叁〗、韩国《中央日报》报道称,韩国新增5例奥密克戎BA.11变异株感染病例,截至目前已累计报告6例该变异毒株感染病例 ,均为美国输入病例。韩媒指出,这种“超强变异新冠毒株”已登陆韩国。BA.11变异毒株的传染性比现有的奥密克戎毒株高30%,甚至比传播速度最快的BA.2亚型毒株还要高20%左右 。
〖肆〗、具有较强免疫逃逸能力的奥密克戎新变异株BA.11在美国新增病例中占有45%。BA.11的比例是5%,所以奥密克戎BA.11的传播速度极快。奥密克戎BA.4主要表现出更强的免疫逃逸依据 。
奥密克戎毒株比德尔塔更危险吗
〖壹〗 、早期数据显示 ,与德尔塔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的住院风险更低。但这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入院门槛的高低、新冠疫苗接种情况、以及不同国家医疗资源的差异等。因此 ,需要来自不同国家的更多数据来了解该毒株所致疾病的严重程度。
〖贰〗、奥密克戎病毒与德尔塔病毒相比,从毒性角度看,德尔塔病毒可能更“厉害” ,但从传染系数角度看,奥密克戎病毒更“厉害” 。以下是具体分析:毒性方面: 德尔塔病毒:毒性相对较强,感染者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
〖叁〗 、奥密克戎毒株会带来以下威胁:更强的传染性:奥密克戎毒株具有更多的突变 ,这些突变可能使其传染性比德尔塔毒株更强。在南非Gauteng地区的实际传播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短时间内其检测阳性比例迅速上升,病例数呈指数增长 。
〖肆〗、更强的传染性:根据数据资料 ,奥密克戎毒株具有更多的突变,可能产生了比德尔塔突变株更强的传染性。在南非Gauteng地区,该毒株的检测阳性比例在短短两周内由1%上涨到30%,病例数也开始呈指数增长。
〖伍〗、但仍需南非官员提供更多信息以进行深入分析 。福奇表示 ,南非的科学家正在迅速确定该变异毒株的传染性和危险性。南非的科学家表示,可能会在一周或一周半的时间内确认奥密克戎毒株的危险性。以上就是奥密克戎毒株是否会比德尔塔更危险介绍了 。目前相关研究还在进行。
〖陆〗 、住院风险:与德尔塔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的住院风险更低。然而 ,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奥密克戎毒株的致病性更弱,因为住院风险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医疗系统的入院门槛、个体的免疫力状况等 。